目录
一、工程概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
1-1、一般概况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1-2、结构概况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1-3、周边环境及管线概况………………….
二、围护结构设计概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2
2-1、设计依据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2-2、工程地质概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2-3、围护设计方案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三、施工流程设计概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3
3-1、钢板桩施工要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3-2、土方开挖要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四、监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
4-1、监测内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
4-2、观测要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船码头机埠改造工程生态滤池拉森钢板桩方案
一、工程概况
1-1一般情况
1)建筑名称 船码头机埠改造等工程生态滤池区域工程
2)建筑场所 常德市武陵区滨湖路以北(皂果路以东)
3)主要用途 生态滤池、配水渠、排水渠及挡土墙
4)建设单位 常德市穿紫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
5)设计单位 德国汉诺威水协联合设计体
6)监理单位 湖南和天监理咨询有限公司
7)施工单位 望建(集团)有限公司
1-2结构概况
⑴建筑物概况:生态滤池、排水箱涵、排水渠、配水渠、挡土墙等构筑物。
⑵现场实际情况:由于机埠前河道需改造为生态滤池和排水渠两部分;在改造的同时不能影响机埠每天的雨污水排放,约4-8万立方米;同时,补给水每天有15万立方米排入穿紫河。东、西边挡土墙迎水面基顶标高为28.7米,排水渠基顶标高为28.3米,排水渠形成后,生态滤池施工阶段正处在汛期,水利局和排水处领导要求围堰顶标高不低于31米。而生态滤池清淤后基底标高为26米,河中土围堰拆除后,形成5米高的基坑,修筑的排水渠极易垮塌,故需在排水渠东边和土围堰之间打拉森钢板桩。
1-3周边环境及管线概况
⑴周边环境
西边挡土墙修筑完成后,开始排水渠施工,排水渠铺卵石后顶标高为28.3米,东边阶梯挡土墙最低处为30.7米,第二阶梯挡土墙标高为31.4米。从第1阶梯往东均为生态滤池区域,在30.7米以下有许多管道通往生态滤池。东边为生态滤池和配水渠,清淤后基底标高为26米。本拉森钢板桩位于排水渠与配水渠之间。拉森钢板桩可在排水渠内施工,最近距离2米,但由于排水渠宽大于10米,挡土墙边离拉森钢板桩约12-18米,而机械手操作距离仅为5米,故打拉森钢板桩时,需利用开挖前的排水渠地基平台;而拔出拉森钢板桩时则利用生态滤池回填后的基地平台。
⑵管线情况
所有基坑范围内无管线,但在排水渠东边挡土墙施工时则需考虑管道预埋。
二、围护结构设计概要
2-1设计依据
1、采用的规范
⑴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-99
⑵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-2010
⑶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9-2003
⑷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化 GB5009-2001
⑸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50202-2002
⑹国家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-2003
⑺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-2001
⑻其他有关的规范及规程
2、设计控制值
根据建筑基坑技术规范,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。
2-2工程地质概要
⑴常德市建筑勘测设计院提供的《船码头机埠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》。
根据水利局和排水处提供的汛期水位数据,拉森钢板桩顶标高为31M。根据常德市勘察设计院提供的生态滤池地质报告;从南往北顶标高为27.13-29.33M,底标高为26.33-28.03米为淤泥;厚度为0.8米至1.3米,现场实际测量在2米以上。顶标高26.33-28.03米,底标高24.03-24.83米为粉土,以下为圆砾层,生态滤池清淤后,基坑坑底标高为26.33-26.93M。如果粉土层需清除部分则底标高更低。
2-3围护设计方案
(一)设计思路和要点
根据结构及场地特点,采用小趾口拉森钢板桩围护并结合水平钢支撑的围护体系。小趾口拉森桩本身具有止水能力。
(二)围护桩设计
钢板桩采用12M/9M长拉森4号普通钢板桩配合12M长拉森4号转角桩。桩顶标高31.0M,桩底标高19M。
(三)支撑体系设计
拉森钢板桩打好后,在东边每隔4M设置一道立柱,立柱采用15M长H350ⅹ350ⅹ13ⅹ21型钢。
强度、钢度及稳定性详见计算结果
2-4打拉森钢板桩施工顺序
第一步:从排水箱涵之间往东18米打角桩。
第二步:从排水箱涵角桩处往北202米至1#桥处拦河围堰
本拉森钢板桩围堰参照中国水电八局为调蓄池设计的施工蓝图。
三、施工流程概要
3-1 操作平台施工要求
排水箱涵南北交界处往东18米,至1#桥拦河围堰202米,由于要修筑挡土墙和排水渠;桥梁2#、桥梁3#米墩、台需要修筑,已经填筑了约18米土平台和临时土围堰,土平台深度为4.5米,填筑土方约16362立方米;土围堰长250米,顶标高31米,东边按1:2的比列,深度5.5米,顶宽2米,填土约8940立方米,合计填筑土方量为25302立方米,因机械手重量较大,施工震动时的货载重量近100吨,土平台上需填700mm厚,宽4米,长202米的砖渣,砖渣量约为566立方。施工时还需要两块3000×7000×20钢板配合移动施工。钢板围堰形成后挖除操作平台,开始排水渠和东边挡土墙施工。
3-2钢板桩施工要求
一、先从排水箱涵之间起点施工,往东18米打角桩完成后,再沿从南往北施工至1#桥中间处,在桥3#、桥2#处,拉森钢板桩需将东边2#台合围,以便于桥梁施工,该两处需做转角桩处理。拦河围堰修筑时,需在排水渠北端埋设2根Φ2200,长22米的管道,以便于拦河围堰修好后,不影响排水渠排水。
二、其它要求事项:
⑴钢板桩进场前应进行桩身检验,保证桩身挺直,连续锁口无缺损;
⑵经检验合格的钢板桩在堆放时应避免深陷弯曲及碰撞;
⑶钢板桩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,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%;
⑷钢板桩平面转角处应作加强处理,具体参照调蓄池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;
⑸基坑开挖后发现围护桩壁有渗漏水现象,应及时采取措施堵漏止水;
⑹钢板桩在生态滤池施工至±31米标高后可拔除,但应考虑拔除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及时调整拔桩速率,拔桩后产生的桩位孔穴应及时用黄沙或水泥浆回填密实,防止周边土体深陷。
3-3基坑土方开挖要求
本工程土方施工还须遵循以下原则:
1.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,并取得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方可实施。
2.施工顺序应遵循计算工况。
3.土方开挖要求分层分段,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。
4.挖土动土机械严禁直接压过支撑杆件,必须跨越支撑时应用走道板架空。
5.地面及坑内应设排水措施,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。坑内排水严禁在坑边挖沟。
6.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N/m2以内。
7.机械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,或局部采用钢管加固地基。
3-4 基坑排水及拉森钢板桩止水施工
拦河围堰与拉森钢板桩完全合拢后,如出现渗漏,则要边排水边止水。生态滤池面积较大,且北边地质较差,清淤后地势相对较低,在拦河围堰处采用三台水泵排水,水泵排水量200立方/每小时 ,每天配3人配合。排水的同时,检查拉森钢板桩渗漏处,做好标记,在用船在拉森钢板桩外进行止水,材料采用防水玻璃胶,至水排干、拉森钢板桩完全止水。排水、止水时间约需20天。
四、监测
本工程应加强信息化施工,施工期间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。
4-1监测内容
建议本次测试所采用的具体项目如下:
1.垂直位移的量测
主要用于观围护桩顶、地下管线及邻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。
2.测斜
主要目的是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墙身位移。建议在基坑四面围护桩内埋置测斜管。
3.地下水位观测
建议布置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,监测坑外地下水位的波动情况。坑内的水位观测井一般由降水单位实施。
4-2观测要求
1.在围护结构施工前,须测得初读数。
2.在基坑降水及开挖期间,须做到一日一测。在基坑施工期间的观测间隔,可视测得的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放长或减短。
3.测得的数据应及时上报甲方、设计院及相关单位和部门。
4.报警界限:
水平、垂直位移大于4mm/日或累计大于4mm;
坑外地下水位下降达到目5mm。
若测试值达到上述界限须及时报警,以引起各有关方面重视,及时处理。